제목   |  [12/20]东西问·名家坊|聂卫平:为什么在AI时代,人类仍需要围棋? 작성일   |  2024-12-11 조회수   |  13696

[간체자]  







东西问·名家坊|聂卫平:为什么在AI时代,人类仍需要围棋?





 

 

  中新社成都12月9日电 题:为什么在AI时代,人类仍需要围棋?
 

  ——专访中国围棋协会名誉主席聂卫平
 

  作者 贺劭清 陈选斌
 

  起源于中国的围棋,是当今世界最久远、最复杂的智力博弈活动之一,被公认为代表人类最高智慧水平的运动。

 

  在中国棋手柯洁九段乌镇大战AlphaGo的第七年,人工智能突破了过往人们对围棋的理解和认知,AI也成为东西方顶尖棋手训练的必备工具。
 

  AI深刻改变围棋运动的七年时间,围棋关注度并未随着AI到来而降低。围棋棋手战鹰成为顶流主播“出圈”,越来越多“05后”棋手涌现,随着聂卫平杯、南洋杯等国际围棋赛事澎湃如潮,围棋进一步从东亚走向世界。
 

  为什么在AI时代,人类仍需要围棋?围棋走向世界需要有怎样的“大局观”?中国围棋协会名誉主席兼技术委员会主任、“棋圣”聂卫平接受中新社“东西问”独家专访,对此进行解读。
 

 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:
 

  中新社记者:在您人生的不同阶段,对围棋的理解是否有所不同?围棋与人生有共同之处吗?
 

  聂卫平:多年以来,我自己对围棋的理解并没有什么变化。只不过年轻的时候,我想做全世界最优秀的棋手,争取拿更多的冠军,而现在我想培养更多拿冠军的人。
 

  我的角色发生了变化,但是为围棋作贡献这一点,永远不会变。
 

  围棋与人生有很多相通之处。“不得贪胜、入界宜缓、攻彼顾我、弃子争先、舍小就大、逢危须弃、慎勿轻速、动须相应、彼强自保、势孤取和”是唐代围棋国手王积薪所总结的“围棋十诀”。其中,“彼强自保”是指如果敌人很强大,那么我们需要先保护好自己,再与敌人周旋;“入界宜缓”中的“界”指的不是你自己的界,而是到别人的地盘,不熟悉之处,“宜缓”的意思是不能轻举妄动、草莽行动。由此可见,棋盘上很多道理,在日常生活甚至军事中,都能得到很好的体现,所以才有“棋如人生”一说。
 

 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中新社记者:如何看待“棋圣”这一称号?
 

  聂卫平:“棋圣”是国家用一种称号,对我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一种肯定和鼓励。我在中日围棋擂台赛取得11连胜,这一成绩让人觉得匪夷所思,我自己也觉得匪夷所思。如果现在让我重新复制一遍,那是没这种可能性。
 

  我被授予“棋圣”的二天,邓小平与万里让我带着“棋圣”证书给他们看。他们给我上课,讲了很多人生道理,说中国政府没有授过“人圣”,我是开天辟地头一个。最后邓小平说,“圣人不好当,还是百姓好”。
 

  几十年后回头看来,“棋圣”确实不好当。这一称号让我得意了几十年,也不安了几十年。
 

  中新社记者:在柯洁九段乌镇大战AlphaGo的第七年,AI把围棋拉下神坛了吗?为什么围棋关注度并未降低?
 

  聂卫平:你觉得围棋是神,它就是神。你若觉得它不是,那就不是。这些观念都没有是非对错之分。
 

  我们要客观承认,过去围棋的一些理论确实被AI所颠覆。但AI是人类制造出来的,最终受到人类的控制。所以即便AI颠覆了很多围棋理论,AI围棋水平再高,最伟大的还是人。
 

  如果要我讲很多大道理,我不懂,也不清楚,但我知道“棋如人生”。人学会下棋,棋盘上的道理对其日常生活、学习工作,都有指导作用。所以在AI时代,人类仍需要围棋。
 

  中新社记者:围棋承载了中国文化哪些内涵?围棋走向世界需要有怎样的“大局观”?
 

  聂卫平: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,围棋在古代称为“弈”,是中华艺文、哲学的重要载体。在中国传统社会,围棋不仅是一门运动,还与儒释道相通,与兵法相通,是技艺与艺术的完美融合。
 

  目前中国围棋人口总数超6000万人,其中拥有段级位证书的业余棋手约1500万人。虽然中国有不少学校设置围棋为选修课,但要进一步扩大围棋人口,让围棋像中国“琴棋书画”中的“琴书画”那样成为中小学必修课,仍有一定距离。很多围棋工作者,正为推动围棋进校园而努力。
 

  围棋要更好走向世界,除了扩大围棋人口,还需要欧美、东南亚棋手更多参与。虽然现在围棋遍布全球,奥地利、英国、法国、荷兰、美国均有围棋协会,但现在的职业棋手主要集中在中日韩三国,围棋大赛也主要是这三国争锋。
 

  最近中国围棋协会和新加坡围棋协会联合主办的首届“南洋杯”世界围棋大师赛,尝试在中日韩三国之外,给东南亚以及欧美棋手更多参赛名额。所以“南洋杯”有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泰国、印度尼西亚的选手参赛。除了围棋世界冠军,13岁的新加坡业余棋手陈亦函也受到各路媒体关注。
 

  20世纪,日本最先派出大量棋手前往欧美传播围棋,美国唯一九段棋手迈克·雷蒙(Michael Redmond)就师承日本棋院。近十年,中国浙江衢州每年都会邀请部分欧洲青少年棋手免费来华训练,取得了不错的效果。
 

  提升围棋人口与欧美、东南亚棋手棋力均非一日之功,需要顺其自然,欲速则不达。(完)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[번체자]  






東西問·名家坊|聶衛平:爲什麼在AI時代,人類仍需要圍棋?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中新社成都12月9日電 題:爲什麼在AI時代,人類仍需要圍棋?

  ——專訪中國圍棋協會名譽主席聶衛平

  作者 賀劭清 陳選斌

  起源於中國的圍棋,是當今世界最久遠、最複雜的智力博弈活動之一,被公認爲代表人類最高智慧水平的運動。



  在中國棋手柯潔九段烏鎮大戰AlphaGo的第七年,人工智能突破了過往人們對圍棋的理解和認知,AI也成爲東西方頂尖棋手訓練的必備工具。

  AI深刻改變圍棋運動的七年時間,圍棋關注度並未隨着AI到來而降低。圍棋棋手戰鷹成爲頂流主播“出圈”,越來越多“05後”棋手涌現,隨着聶衛平杯、南洋杯等國際圍棋賽事澎湃如潮,圍棋進一步從東亞走向世界。

  爲什麼在AI時代,人類仍需要圍棋?圍棋走向世界需要有怎樣的“大局觀”?中國圍棋協會名譽主席兼技術委員會主任、“棋聖”聶衛平接受中新社“東西問”獨家專訪,對此進行解讀。

 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:

  中新社記者:在您人生的不同階段,對圍棋的理解是否有所不同?圍棋與人生有共同之處嗎?

  聶衛平:
多年以來,我自己對圍棋的理解並沒有什麼變化。只不過年輕的時候,我想做全世界最優秀的棋手,爭取拿更多的冠軍,而現在我想培養更多拿冠軍的人。

  我的角色發生了變化,但是爲圍棋作貢獻這一點,永遠不會變。

  圍棋與人生有很多相通之處。“不得貪勝、入界宜緩、攻彼顧我、棄子爭先、舍小就大、逢危須棄、慎勿輕速、動須相應、彼強自保、勢孤取和”是唐代圍棋國手王積薪所總結的“圍棋十訣”。其中,“彼強自保”是指如果敵人很強大,那麼我們需要先保護好自己,再與敵人周旋;“入界宜緩”中的“界”指的不是你自己的界,而是到別人的地盤,不熟悉之處,“宜緩”的意思是不能輕舉妄動、草莽行動。由此可見,棋盤上很多道理,在日常生活甚至軍事中,都能得到很好的體現,所以纔有“棋如人生”一說。


  中新社記者:如何看待“棋聖”這一稱號?

  聶衛平:
“棋聖”是國家用一種稱號,對我在中日圍棋擂臺賽上所取得的成績進行一種肯定和鼓勵。我在中日圍棋擂臺賽取得11連勝,這一成績讓人覺得匪夷所思,我自己也覺得匪夷所思。如果現在讓我重新複製一遍,那是沒這種可能性。

  我被授予“棋聖”的二天,鄧小平與萬里讓我帶着“棋聖”證書給他們看。他們給我上課,講了很多人生道理,說中國政府沒有授過“人聖”,我是開天闢地頭一個。最後鄧小平說,“聖人不好當,還是百姓好”。

  幾十年後回頭看來,“棋聖”確實不好當。這一稱號讓我得意了幾十年,也不安了幾十年。

  中新社記者:在柯潔九段烏鎮大戰AlphaGo的第七年,AI把圍棋拉下神壇了嗎?爲什麼圍棋關注度並未降低?

  聶衛平:你覺得圍棋是神,它就是神。你若覺得它不是,那就不是。這些觀念都沒有是非對錯之分。

  我們要客觀承認,過去圍棋的一些理論確實被AI所顛覆。但AI是人類製造出來的,最終受到人類的控制。所以即便AI顛覆了很多圍棋理論,AI圍棋水平再高,最偉大的還是人。

  如果要我講很多大道理,我不懂,也不清楚,但我知道“棋如人生”。人學會下棋,棋盤上的道理對其日常生活、學習工作,都有指導作用。所以在AI時代,人類仍需要圍棋。

  中新社記者:圍棋承載了中國文化哪些內涵?圍棋走向世界需要有怎樣的“大局觀”?

  聶衛平:
作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,圍棋在古代稱爲“弈”,是中華藝文、哲學的重要載體。在中國傳統社會,圍棋不僅是一門運動,還與儒釋道相通,與兵法相通,是技藝與藝術的完美融合。

  目前中國圍棋人口總數超6000萬人,其中擁有段級位證書的業餘棋手約1500萬人。雖然中國有不少學校設置圍棋爲選修課,但要進一步擴大圍棋人口,讓圍棋像中國“琴棋書畫”中的“琴書畫”那樣成爲中小學必修課,仍有一定距離。很多圍棋工作者,正爲推動圍棋進校園而努力。

  圍棋要更好走向世界,除了擴大圍棋人口,還需要歐美、東南亞棋手更多參與。雖然現在圍棋遍佈全球,奧地利、英國、法國、荷蘭、美國均有圍棋協會,但現在的職業棋手主要集中在中日韓三國,圍棋大賽也主要是這三國爭鋒。

  最近中國圍棋協會和新加坡圍棋協會聯合主辦的首屆“南洋杯”世界圍棋大師賽,嘗試在中日韓三國之外,給東南亞以及歐美棋手更多參賽名額。所以“南洋杯”有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泰國、印度尼西亞的選手參賽。除了圍棋世界冠軍,13歲的新加坡業餘棋手陳亦函也受到各路媒體關注。

  20世紀,日本最先派出大量棋手前往歐美傳播圍棋,美國唯一九段棋手邁克·雷蒙(Michael Redmond)就師承日本棋院。近十年,中國浙江衢州每年都會邀請部分歐洲青少年棋手免費來華訓練,取得了不錯的效果。

  提升圍棋人口與歐美、東南亞棋手棋力均非一日之功,需要順其自然,欲速則不達。(完)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[출처https://www.chinanews.com.cn/gn/2024/12-09/10333309.shtml

인쇄하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