제목   |  [3/2] 从教育均衡着手破解“就近入学”难题 작성일   |  2022-02-17 조회수   |  3341

从教育均衡着手破解“就近入学”难题

 

 

 

 

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好处有很多。于孩子而言,就近入学减轻孩子上学负担,保障孩子安全;提升家校合作有效性,裨益孩子教育;避免“新型留守儿童”出现,增进孩子幸福。于家长而言,就近入学减轻择校焦虑,减少教育支出。于社会而言,免试就近入学,有助实现教育均衡、教育公平。

知道是一回事,认可并接受又是另一回事。免试就近入学之难,有目共睹。仅从政策法规层面观察,不难发现,这一议题得到法律认可至今,已经过去很多年。1986年实施的义务教育法规定: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适当设置小学、初级中等学校,使儿童、少年就近入学。”20年后,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,在“就近入学”前面加挂“免试”字样。至此,“免试就近入学”这一说法定型。到了近年,这6个字几乎年年被提及。

知易行难,事必有因。免试就近入学遇冷,择校热高烧不退,原因并不复杂,就是因为教育不均衡,义务教育学校有名校与非名校之别。即便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施行多年,家长们的“择校游戏”仍然玩得不亦乐乎,只不过难度更大了、级别更高了,不是普通家长可以玩得动——在“分数择校”和“关系择校”之路被堵死的情形下,“金钱择校”成为华山一条道,从择校变成择学区,殊途同归。此等情势下,再多的禁令,不过是扬汤止沸。

破除义务教育择校问题,着眼点、着力点都在教育均衡上,舍此别无他途。致力教育均衡,必须疏堵结合、抑扬并举。所谓“抑”,就是通过打破优秀生源“虹吸效应”,逐渐淡化义务教育阶段名校的光环,将义务教育法中“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”之规定落到实处,不但名义上不分重点与非重点,实质上也不存在。择校其实就是“择师”,因此,有些地区通过淡化教师校籍、强制教师交流等形式解难题,不失为可行之举。

所谓“扬”,就是要提升薄弱学校。当初,正是政策和资源倾斜——打造各级“示范学校”就是其中的典型做法——使个别学校一步步成为名校,为日后的择校热埋下伏笔。今天,改造和提升薄弱学校,也要通过这种方式,给这些学校“开小灶”,激发其内生动力,让其尽快强起来,逐步缩小与名校之间的落差。粮草到位了,马儿也就有劲跑起来。这在经济社会发展已达到较高水平的今天,应该不是难事。

免试就近入学,既要在形式上确保全覆盖,也要在实质上保障教育公平,杜绝义务教育阶段出现择校现象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【生词】

1. 裨益 [ bì yì ]:益处

2. 殊途同归 [ shū tú tóng guī ]:从不同的道路回到同一个地方。比喻使用不同的方法达到同样的结果

3. 扬汤止沸 [ yáng tāng zhǐ fèi ]:把开水舀出来再倒回去,使锅中的水暂时不沸腾。比喻办法不彻底,只能暂时解救急难,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网址:https://lx.huanqiu.com/article/46k9HFSOWnv

인쇄하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