제목   |  [11/1] 茫茫人海,你是“社恐”还是“社牛” 작성일   |  2022-10-25 조회수   |  8316

茫茫人海,你是“社恐”还是“社牛”

 

 

 

 

  近年来,“社恐”和“社牛”成了流行词语,年轻人纷纷用它给自己或他人贴上标签,以标志自己在人群中的心理状态。

  “社恐”,就是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充满紧张或者恐惧;“社牛”,则与之刚好相反,在大众社会中可以与陌生的人自来熟,敢于表达,不怕异样的目光,不怕被嘲笑被关注。目前,这两种说法似乎已经不再是社交极端心理的表述,也不只是形容极少数人的专门词语,很多年轻人都愿意在这两个词中选择一个给自己贴上一个“身份”标签。

  你是“社恐”,还是“社牛”?你觉得这样的心理状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?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,你愿意作出怎样的改变?……带着这些问题,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“一格”文学社的同学们展开问卷调查,并对本校部分同学和老师进行了访谈。

  “社恐”或“社牛”,同学怎么看

  今年6月,高考填志愿前的某一天,14班刘雯琪同学还清楚地记得,在北京大学吉林招生组驻地宾馆的大堂,八九位家长围着一个干练的男生咨询着填报志愿的相关情况。那名男生彬彬有礼、侃侃而谈,目光沉稳而自信,家长们都以为他是北大招生组里的老师,至少是大三以上的学生,纷纷投来羡慕和欣赏的目光。后来深入交谈,才知道他是东北师大附中今年高三毕业生,叫李文铎,因为高考成绩优秀,确定能够被北京大学录取了,所以被临时请来做招生宣传服务的志愿者。

  “太令人敬佩了,绝不只是因为他的成绩。”刘雯琪说,“如果不自报家门,谁都不信他只是刚刚高三毕业,他哪儿来的勇气呢?真是一个‘社牛’!”而一想到自己在班会上做汇报都焦虑得不行,头一天晚上睡不好觉,讲话的时候手心里也攥满了汗水,自己显然就是一个“社恐”。

  其实,身边像她这样的同学也不少,课堂发言声音小得老师都听不清;走廊里走路怕遇见别的班级的熟人,不好意思开头打招呼,甚至走道爱溜边儿,胳膊直撞墙;家里要是来了客人,出于礼貌打了招呼,之后赶紧以学习之名溜之大吉……

  在发放的“你是‘社恐’还是‘社牛’”问卷调查中,回收469份有效问卷。其中,有轻微“社恐”的287份,占比61.19%,完全不“社恐”的有63份,占13.43%,比较严重的77份,占16.42%,非常严重的42份,占8.96%,由此看来有很大比例的同学是有轻微“社恐”的。

  在关于“社恐”场景的描述中,有322份选择“在陌生人群中开口讲话”,占68.66%,其他依次是“路上怕遇到熟人”,161份,占34.33%;“有老师在”,140份,占29.85%;“去办公室问题”,112份,占23.88%;“在熟悉的人群中讲话”,84份,占17.78%。由此可见,如何融入和适应新环境是同学们当前最大的社交困扰。

  而关于“社牛”,承认自己完全是的,有28份,占5.97%,“偶尔在熟人面前是”的350份,占74.63%,“从来不是”的有91份,占19.4%,“在陌生环境可以放飞自我”的有35份,占10.45%。由此可见,大家以为“社牛”是凤毛麟角,其实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曾有过人生的“高光时刻”。

  关于“社恐”还是“社牛”,高三8班张玳宁同学有自己的看法,他说:“其实,‘社恐’不一定是真正的社交障碍,也不是啥心理疾病,我倒觉得有的时候给自己贴上一个‘社恐’的标签,自嘲一番,也能避免很多尴尬。”

  当然,他对自己的定义却很独特:“也许我自己总是在‘社恐’与‘社牛’之间摇摆,要是按照最新的说法,我应该是另一个标签——‘社杂’。每个人不是都在努力寻找着自己的舒适圈吗,喜欢清静的时候,我就扮作‘社恐’,一言不发刚好享受清静,我不是害怕交际,只是不想交际而已,有的时候也是被别人给贴标签了。”

  高三14班李林鹤对各种大型活动的主持、策划,都得心应手,在同学眼里,他就是典型的“社牛”。据说,现在还有更新的一个词语,也叫“社恐”,是“社交恐怖分子”,比“社牛”还要高一级。“‘社牛’是你们封的,我并没有觉得自己怎么张狂。”李林鹤说,“我性格外向,从小就爱和各种人打交道,而且这些年的学生干部工作,让我对抛头露面这样的事情觉得都很自然,你们以为的‘社牛’,其实不过就是他自己选择的合理或者合适的状态而已。”

  大型“社牛”的这番感言其实还是蛮具有“杀伤力”的,在我们看来的社交“天花板”,在人家那里不过就是人生常态而已。对此,高三25班的王泽宇也有自己的感慨,他曾在暑假和他的电声乐队成员一起,在桂林路商圈、南湖公园等地进行户外演出,周边来来往往的行人、驻足观看的观众,绝大多数都不认识,他就像“开了挂”的网红,和大家自来熟地说着话、唱着歌、打着招呼,那个炎热的夏天里,伴随着音乐的,就是一张典型的“社牛”笑脸。

  “别人以为我死皮赖脸甚至不要脸,还要替我尴尬,我也挺不理解这些人的。青春的年纪,我们对周围人报之以歌,我们点燃夏天的同时也释放自己的热情,这有啥不好的?只不过我做的事,很多人背地里羡慕嫉妒而又不敢做而已。我觉得当个‘社牛’也不错,至少我现在什么都可以直面。”王泽宇说。

  “社恐”成因面面观

  “社恐”和“社牛”在学生眼里不是稀有“病种”,而是人生常态,我们看来也可以坦然了,至少不必过分担心,因为这大概率是与同学们给自己朋友圈、QQ号码做的标签一样,有时候也许通过这个标签实现了“自嗨”。

  “不过,我们还是要审视一下同学们产生‘社恐’的原因,这样才能有机会对自己的心理及行为进行适当的干预和调整”。“一格”文学社指导教师、语文学科周海燕老师说,“年轻人的心理有时候有点说不清,比如,我们既有胆量和陌生人说话,又害怕在陌生人面前开口;我们愿意熟人间交往,但有时又不愿意和熟人来往;我们渴望自己受到关注,但是又担心自己出糗,遭到批评,被取笑,等等。”

  “我觉得我的‘社恐’心理主要还是缺乏自信,其实我的性格挺开朗的,如果再深入研究缺乏自信的原因,恐怕就得归结到家庭,我的父母都是教师,他们平时对我的要求既正统又严厉,我自小就总怕自己哪里表现不好,会遭到爸爸妈妈的‘苦口婆心的指点’。”刘雯琪同学从自身和家庭的原因进行分析。

  高三3班陈禹衡同学来自实验班,班级大咖云集,同学中既有“社恐”,也有“社牛”,他说:“其实,竞争压力是‘社恐’的主要原因,人们在竞争对手面前,更喜欢隐藏实力,主动选择当个‘社恐’,也未可知。至于那些大神嘛,他们从来都活在自己的学习世界里,从来不会考虑外界的眼光之类的,所以‘社牛’其实也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。至少在我们班级,大家都相安无事,谁也不把谁当另类,允许并接受每一个人的存在,不也很好吗?”

  周海燕老师分析认为,当代中学生在社交方面的确面临挑战,我们的父母以及祖辈们,社交能力很强,也是和他们当初的社会形态有关,集约型的劳动、开放型的社区,都促使他们与人沟通无障碍。而现今的孩子们,网络时代本身就让人孤独,再加上生活节奏快、学习任务重、竞争激烈等,自然形成不爱表达、不爱沟通的习惯,久而久之似乎就成了自己的一个标签了。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轻松撕掉标签,关键是我们是否主观上接受这样的状态。

  其实,接受采访的很多同学都表达出对自己目前现状的不满意,有时只是在等待一个契机,或者一种情境,能够让自己做出改变。我们很多人对“社牛”充满羡慕,对“社恐”表示理解,更希望自己活在介乎两者之间的位置上。

  新环境,新“人设”

  再有一年就要升入大学了,如果换个环境重新开始,你打算开始一段新的“人设”吗?当这个问题抛出来的时候,很多人都是眼前一亮,在对未来的设计中表现出对当前状态的主动调整。

  调查结果表明,有49位同学希望自己将来做个“社牛”,占10.45%;有371人希望自己“变得开朗大方但不是社牛”,占79.1%;只有28人选择“主动社恐,远离交际”,占5.97%。以此看来,年轻人更多还是期待自己在社会交际中能够占据主动权,虽然不是过分张扬,但是开朗活泼、大方得体、主动阳光,这些积极的心态都是同学们所喜欢的人设。

  看着调查结果,刘雯琪同学感慨道:“其实有不少人的‘社恐’,都是青春期成长路上的一点点羞涩,只要我们不过分放大,静待花开,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敞开心扉。我们还没在社会上锻炼,我们还缺少机会。”

  “贴个‘社恐’或者‘社牛’的标签也无所谓,它不代表我是‘病人’,它只是代表我喜欢的一种生存方式而已,所以没必要纠正,没必要紧张,没准在某个意外的时刻,我会成为自己想不到的自己。”李泽厚同学对此充满乐观。

  “‘社恐’还是‘社牛’不是时尚病,而是青年的一种生活状态,社会多点包容,给人以机会;朋友多点掌声,给人以肯定;自己多点勇气,给自己以胆量。让每一个小心翼翼开放的花朵,都感觉到阳光的美好,都能舒展,就是最好的状态。”周海燕老师对同学们的调查结果总结说,“至于‘社牛’嘛,我相信他们都有自己把握的尺度,只要不是病态和哗众取宠,我都支持和赞赏!不过我提个建议,没必要等到上大学的那一刻,要有所改变,随时都可以!”

  经过调查和采访,“一格”文学社的同学得出以下结论:不要把“社恐”或者“社牛”看成是病态,它是青年给自己选择的一种标签,但又不是撕不掉的标签。“社恐”者有人愿意维持现状,保持安静,有人希望得到勇气改变现状,“社牛”者有人病态炫己,我们要漠然以对,如果是彰显青春,张扬个性,我们也觉得无可厚非。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“舒适圈”,不较劲、不刻意,也许会给紧张的岁月带来些许安和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【生词】

1. 侃侃而谈 [ kǎn kǎn ér tán ]:不慌不忙地谈着。

2. 凤毛麟角 [ fèng máo lín jiǎo ]:比喻难得而宝贵的人或事物。

3. 出糗 [ chū qiǔ ]:做出令自己感到羞愧、难为情的事情。

4. 哗众取宠 [ huá zhòng qǔ chǒng ]:用浮夸的言词或做作的行动去迎合群众,以博取好感和支持。

5. 彰显 [ zhāng xiǎn ]:①分明而确定地表现。②显著;明显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网址:http://zqb.cyol.com/html/2022-09/26/nw.D110000zgqnb_20220926_1-07.htm

인쇄하기